01
蝴蝶家族
45个蝴蝶标本模型
展项由图文翻板、45个蝴蝶标本模型组成,展现不同品种的蝴蝶。观众可翻动翻板,观看翻板不同面上的图文内容,了解蝴蝶的品种和习性的科普知识内容。
02
蝴蝶
提到自然界中常见的蝴蝶,您脑海中首先闪现的是什么呢?您又是否听过 “庄生晓梦迷蝴蝶” 的典故呢?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周在梦中化身为蝶,醒来后分不清自己究竟是梦为蝴蝶的庄周,还是梦中化人的蝴蝶。这则充满哲思的故事,让蝴蝶在千年间成为了虚实交融、自由灵动的象征。而在梁祝传说里,相爱的男女最终化作双蝶,翩然共舞,又赋予了蝴蝶坚贞爱情的浪漫色彩。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时光,走近常德市科技馆新展——“蝴蝶家族”,一同探寻蝴蝶背后的科学奥秘与自然奇迹。
蝴蝶的起源可追溯至 1.5 亿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与恐龙曾共享同一片蓝天。彼时,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被被子植物取代,这些色彩缤纷的花朵急需高效的传粉者,蝴蝶就在这样的生态变革中应运而生。从最初类似蛾类的夜行性昆虫,蝴蝶逐步进化出适应白天活动的生理特征:复眼能捕捉更多光谱,翅膀鳞片结构优化光的反射与吸收,最终形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个拥有 18000 多个物种、遍布全球的大家族。
蝴蝶在中国的种类也有2000余种之多。在我们湖南常德桃源县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就发现了二级保护物种中华虎凤蝶,春季时能看到上千只中华虎凤蝶成群起舞的壮观景象。常德科技馆负一楼森林奇境展区的“蝴蝶家族”展品,由图文翻版、蝴蝶标本模型等组成,展板墙上陈列着45个蝴蝶标本模型,涵盖多种蝴蝶。观众扫描二维码可获取蝴蝶品种和习性的科普知识。
蝴蝶翅膀色彩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机制:色素色和结构色。色素色是由翅膀鳞片中的天然色素分子吸收和反射特定波长的光形成,颜色稳定但易受氧化或化学作用影响而褪色。结构色是由翅膀鳞片表面的微观结构通过光的干涉、衍射或散射产生,颜色闪亮、随观察角度变化且不易褪色。许多蝴蝶的绚丽色彩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色彩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防伪材料、军事应用、服装行业和医学成像等领域。蝴蝶从毛虫到舞者的蜕变,是对“蜕变”概念的完美诠释。每一次破茧而出,都是为了飞向更广阔的天空。而我们的人生中,也应勇于突破自己的“茧”,去追求更美好的未来。
在常德科技馆的“蝴蝶家族”展品中,你可以近距离观察到蝴蝶翅膀的微观结构,了解色素色和结构色的形成原理。通过扫描二维码,你还能获取更多关于蝴蝶品种和习性的科普知识。这些展品不仅展示了蝴蝶的美丽,更揭示了其背后的科学奥秘,让你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的魅力。